北歐電影總有一種奇特的調調。說實話,看了電影介紹,以為是部頗為有趣的電影,興沖沖的想抒解一下壓力,但看完後,卻悶悶不樂。
尤哈,三十八歲失業男子(湯米‧柯貝拉Tommi Korpela飾) 他大男人的自尊讓他相信,身為一個真男人,他必須隨時提供家庭充足的物質生活,家中一切粗重工作都是「男子漢」必須料理妥善的事。日常生活中,他老是掛念 自己情緒不穩的妻子,每天數著一顆顆百憂解,確認老婆有按時吃藥。然而,雖然期望自己成為頂天立地的男子漢,極力犧牲自己以保護老婆和孩子的幸福,事實 上,一意孤行的他,卻成了最需要幫助的人。
(引自開演電影網 http://movie.atmovies.com.tw/movie/film.asp?action=now&film_ID=fael40890882)
讓我想起了泰國。
年底的泰國之旅,旅途中看完兩本書,一本是時間迴旋,宣稱科幻,但實質是純愛小說,我在旅館泳池邊樹下躺椅上,吹著微風,看得昏昏欲睡。另一本則是終結貧窮,美國經濟學家Jeffery Sachs的作品。他是個經濟學家,關切世界上20%貧窮人口的生活,並且試圖從解決國家經濟問題, 由此根本解決貧窮人口的困境。從啟程的飛機上,每晚睡前的半小時,到最後搭機回台北,非常專注的看完這本書。Sachs從他與身為醫師的太太激盪中,引發出「臨床經濟學」的概念。其實,解決經濟問題也和醫師治病一樣,道理是完全相通的。這也跟中國人所謂「上醫醫國」的說法相互呼應。
在還沒出發前,小雨說,全世界最醜的西方男人,都到PATTAYA集合。小雨所言不假,但還不夠精確,應該說,有點小錢想度假的西方中年人或阿公們,都在PATTAYA出現,而且白天都看不到他們的蹤影,晚上人就通通跑出來了!每家PUB裡,不出奇的都是一眼看不完的阿公和泰國美眉。就算想喝一杯啤酒,尋尋覓覓,根本找不到一家看起來舒適的PUB,容得下我們。
職業本無貴賤,只是,我還是不習慣(或是不願)看到這樣赤裸裸的交易。年輕美眉如此,身材健美的年輕弟弟也是一樣。
從大城搭火車回曼谷的路上,我們坐在相對的雙人座的一邊,對面是兩個西方的中年女子。他們講著我聽不懂的語言,好奇卻又低調的,往著另一排位子看去,甚至還拿出了相機,拍了一張。我順著方向看過去,是個日本歐巴桑,少說也六十多歲了,對面坐著一個年少的泰國男孩,看得出一身的精心打扮。我看到他餵阿媽吃糖,拿礦泉水給阿媽喝,招呼得非常殷勤。當然。這世上他人的私事本不該旁人議論,也或許,他們的關係也不見得如我們的臆測,但,我總覺得有說不上來奇怪的感覺。
泰國的觀光帶來人潮和錢潮,特殊行業的蓬勃,也吸引不少觀光客。但正如書中重複出現的概念,走過一百多個國家的Sachs認為,一個國家的經濟狀況、社會價值、文化,以及解決經濟問題的方式等,和人民生活甚至一生息息相關。倚靠觀光產業的國家,勢必要付出代價,提供歡樂服務後,留給自己又是什麼?
在看完電影之後,我想起了某家店裡的男孩們,俊美的臉龐和整齊一致的超好身材,非常令人驚訝。但,在他們笑意盈盈的眼神下,又是什麼樣的故事?這是我心底不斷不斷出現的疑問。我知道沒有答案,但不禁想要問,如果他們不是出生在泰國,而是越南或是台灣,我想故事也許會不一樣。
國家影響著我們的一生。這就是我看完書後,最深的感觸。